广西师大数统学子“三下乡”:寻壮锦绣球,扬非遗文化

发布时间:2024-07-26 浏览次数:166

    近年来,我国将文化建设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,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时,广西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“壮乡锦绣·非遗传承”实践团于7月14日至20日,前往百色靖西市进行“三下乡”暑期社会实践活动,调研广西手工壮锦绣球,深入产业一线,以行践思,展现青年担当。

   实践团首站来到了绣蕴坊,采访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、非遗传承人王秀芬女士。在她的介绍下,我们了解到壮锦绣球不仅仅是一件手工艺品,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民族精神的体现。团队成员参观了工厂,见证了绣球制作过程,感慨小小绣球能为当地妇女提供就业机会,带动经济发展,实现乡村振兴。

图:实践团成员采访绣蕴坊王秀芬女士

   接着来到旧州古镇,团队成员穿梭于各个工坊之间,近距离观察绣球制作的每一个环节,从选材、裁剪到刺绣、缝合。为了深入了解绣球背后的故事,团队成员与古镇中资深手工艺人进行了深度交流,更加坚定了传承非遗文化的决心。此外,团队成员还采访了靖西市博物馆工作人员,深入了解壮锦绣球文化传承情况和当地的经营模式,为团队研究提供了坚实支撑。

图:实践团成员在旧州古镇体验绣球制作

 在此次活动中,团队成员不仅感受到了壮锦绣球的独特魅力,而且践行了知行合一的理念。未来,实践团将继续致力于记录和传播非遗文化,为保护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力量。

图:实践团成员在壮锦厂与李村灵女士合影

(文/唐佳敏、屈洁,图/唐佳敏,审核/班宁)